热门关键词:
活性指标
脱硝效率降低:脱硝效率是衡量 SCR 脱硝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。正常情况下,催化剂在设计寿命期内能保证较高的脱硝效率(如 80% - 90% 以上)。当监测发现脱硝效率持续下降,且通过调整喷氨量等操作无法有效恢复到正常水平时,可能意味着催化剂活性下降,需要考虑更换。例如,若原来能稳定达到 90% 脱硝效率的系统,在运行一段时间后,即使增加喷氨量,脱硝效率仍低于 70%,这就表明催化剂性能出现了较严重的问题。
氨逃逸率升高:氨逃逸率升高也是催化剂活性下降的一个重要信号。氨逃逸率过高不仅会造成氨气浪费,还可能导致下游设备(如空气预热器)堵塞和腐蚀。一般来说,氨逃逸率应控制在较低水平(如 3ppm 以下)。当氨逃逸率明显上升,且排除了喷氨系统故障等其他因素后,很可能是催化剂对氨的吸附和反应能力下降,需要关注催化剂是否失效。
反应温度窗口变化:每种催化剂都有其最佳的反应温度窗口。对于常见的钒钛系催化剂,反应温度一般在 300 - 400℃之间。如果发现要达到相同的脱硝效率,所需的反应温度明显偏离正常范围,如温度需要大幅提高才能保证一定的脱硝效果,这说明催化剂的活性已经受到影响,可能需要更换。
物理性质变化
机械强度下降:在长期运行过程中,催化剂可能会因为受到高温、气流冲刷、化学物质侵蚀等因素的影响,导致机械强度下降。可以通过简单的物理检查来判断,如观察催化剂是否出现破碎、磨损、粉化等现象。如果催化剂的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,会影响其与烟气的接触效果,增加阻力,降低脱硝性能,此时需要考虑更换。
堵塞情况严重:如果发电机组燃烧的燃料品质较差,或者烟气预处理不完善,烟气中的粉尘、杂质等可能会在催化剂表面堆积,造成堵塞。堵塞后的催化剂,其有效表面积减少,烟气通过的阻力增大。可以通过监测催化剂前后的压力差来判断堵塞程度。当压力差超过设计允许范围时,表明堵塞情况已经比较严重,需要清理或更换催化剂。
化学中毒情况
碱金属中毒:当燃料中含有较高的碱金属(如钾、钠等)时,这些碱金属会与催化剂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,导致催化剂中毒。中毒后的催化剂活性位点被占据,活性降低。可以通过对催化剂进行化学分析来检测碱金属含量。如果碱金属含量超过一定限度(例如钾含量超过 1% - 2%),并且伴有脱硝效率下降等情况,可能需要更换催化剂。
砷中毒:部分燃料中可能含有砷元素,砷会与催化剂活性成分结合,形成稳定的化合物,使催化剂失去活性。检测砷中毒需要专业的化学分析方法,当发现催化剂砷中毒迹象,并且脱硝性能受到严重影响时,需要考虑更换催化剂。
使用寿命达到设计极限:一般情况下,催化剂生产厂家会给出催化剂的设计使用寿命,通常为 2 - 4 年左右。当催化剂运行时间接近或超过设计寿命时,即使尚未出现上述明显的性能下降问题,也应该对其性能进行全面评估,考虑是否需要更换,以确保发电机组的 NOx 排放持续达标。